注册 | 登录

医学会议、图文视频 一览无余

医会在线

返回>

中原--国际神经科学与麻醉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 2019年05月10日 至 2019年05月12日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会议介绍

会议致辞

会议日程

会议视频

会议花絮




主会场 查看更多

主会场

主会场

主会场

主会场

主会场 查看更多

主会场

主会场

主会场

主会场

​春夏交汇的季节,郁郁葱葱,繁花似锦。2019年5月10-12日,在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黄帝故里及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的中原腹地——郑州,迎来了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联合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9中原—国际神经科学与麻醉学高峰论坛”成功召开!大会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神经科学与麻醉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将该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趋势进行全面展现和思维碰撞。第一医学频道进行了全程现场网络直播。


作为主办方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是集麻醉手术中心、无痛诊疗中心、麻醉ICU、日间手术中心、疼痛诊疗中心、麻醉教研室、麻醉学实验室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卫生部临床医学重点专科。


二十一世纪为“脑”的世纪,脑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前沿和热门的学科。麻醉学与神经科学存在着广泛的交汇和融合,麻醉是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干预过程,尤其是全麻,是对脑的强烈干预过程,可能影响到学习、记忆、认知功能。利用神经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推动麻醉学的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到众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神经科学与麻醉学领域著名专家教授、以及来自全国的四百余名代表共襄盛会,线上直播收看人数达到一万三千余人。



5月11日上午8时整,论坛主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主任杨建军教授主持开幕式。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共设28个专家讲座,涵盖范围广泛。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美国罗格斯大学麻醉与疼痛研究室主任陶元祥教授,其他来自美国的申勇教授、许华熙教授、谢仲淙教授、晏日强教授、左志义教授;英国:马大青教授;日本:Hashimoto Kenji教授;北京大学:郭向阳教授、李毓龙教授、倪诚教授、王东信教授、王韵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曹江北教授、徐志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吴安石教授;复旦大学:张玉秋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耿鑫教授、王国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苏殿三教授、俞卫锋教授;上海科技大学:胡霁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杜久林教授;南京大学:马正良教授、石云教授、徐格林教授;东南大学:邱晓东教授、张志珺教授、赵春杰教授;中南大学:戴茹萍教授、童建斌教授、王锷教授、徐军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科大学:陈军教授、武胜昔教授、张惠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王占友教授、吴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杨春教授;同济大学:申远教授;徐州医科大学:曹君利教授、高灿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朱东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强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朱心红教授;浙江大学:祝胜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李洪教授;西南医科大学:王晓斌教授;安徽医科大学:刘学胜教授;郑州大学:艾艳秋教授、刘献志教授、李治松教授、许继田教授、薛孟周教授、许予明教授、张卫教授、臧卫东教授(以上按姓名拼音排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松副院长致欢迎辞,本次高峰论坛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部加速发展的契机,也为大家提供了神经科学和麻醉学科交叉结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美国罗格斯大学陶元祥教授致辞,本次高峰论坛为海内外神经科学和麻醉学科学习和交流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好平台。


开幕式后,进入论坛学术交流环节,共设有内容广泛的28个专题报告。


左上:晏日强教授、右上:陶元祥教授、右中:许华曦教授

左下:申远教授、右下:陈军教授


在许继田教授和胡霁教授共同主持下,晏日强教授和陶元祥教授分别做“神经元细胞内CX3CL1域的信号转导增强,减少淀粉样物质沉积并增加神经再生”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报告。国际前沿研究进展,令与会者兴趣盎然。在吴旭教授和王强教授主持下,许华曦教授和谢仲淙教授分别做“小胶质细胞基因变异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麻醉与阿尔兹海默病——神经发病机制”报告。阿尔兹海默病机制以及麻醉的影响,业已成为大家的重要关切。在张卫教授和石云教授主持下,申远教授和陈军教授分别做“视网膜视神经纤维与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NCD)”、“疼痛共情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创建与优化”报告。动物模型研究,为参会者带来了有趣的实验结果和启迪。


左:谢仲淙教授、中:杜久林教授、右:曹君利教授

左:马正良教授、中:张玉秋教授、右:王韵教授

左:武胜昔教授、中:王占友教授、右:朱东亚教授


下午,会议继续马不停蹄进行学术大餐。在薛孟周教授和邱晓东教授主持下,杜久林教授和曹君利教授分别做“全脑神经联结图谱的研究”、“慢性疼痛相关记忆损害的神经环路机制”报告。神经连接及环路也是神经科学与麻醉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艾艳秋教授和王晓斌教授主持下,马正良教授和张玉秋教授分别做“术前焦虑——术后慢性疼痛”、“ACC神经元中的雌激素促进出现疼痛相关的负面情绪”报告。持续的研究显示,情绪与疼痛的关系密切。在张惠教授和童建斌教授主持下,王韵教授和武胜昔教授分别做“痛和痛觉调制——从外周到中枢、从分子到环路”、“突触可塑性与孤独症核心症状”报告。神经突触不仅联结疼痛,而且与孤独症有关。在高灿教授和李治松教授主持下,王占友教授和朱东亚教授分别做“脑内金属离子代谢与阿尔兹海默病”、“通过纠正药物诱导的兴奋/抑制失衡来预防止痛药耐受”报告。神经兴奋/抑制对阿尔兹海默病和止痛药耐受的影响机制,引人入胜。


左:马大青教授、右:申勇教授

左:张志珺教授、右:王国林教授

左:桥本千二(Hashimoto Kenji)教授、右:徐军美教授


12日会议精彩依旧,热点不断。在王东信教授、臧卫东教授和王锷教授共同主持下,马大青教授、申勇教授分别做“外科手术与睡眠障碍和长期预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从机制基础研究到临床早期诊断”报告。对阿尔兹海默病、外科手术与睡眠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进行细分缕析、深入浅出的阐述。在吴安石教授和徐志鹏教授,杨春教授和李洪教授先后主持下,张志珺教授、王国林教授、桥本千二(Hashimoto Kenji)教授、徐军美教授分别做“视空间功能障碍与痴呆及其神经环路基础”、“氢气与脑保护”、“氯胺酮及其代谢产物的抗抑郁作用”、“全麻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学习吗?”报告。从视空间功能障碍、氢气与脑、氯胺酮抗抑郁、全麻对儿童影响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探索,扩大视野,拓宽思路。


左:左志义教授、右:李毓龙教授

左:俞卫锋教授、右:朱心红教授

左:耿鑫教授、中:徐格林教授、右:赵春杰教授


12日下午,刘献志教授、祝胜美教授和倪诚教授,苏殿三教授和戴茹萍教授,刘学胜教授和曹江北教授相继登场主持,李毓龙教授、俞卫锋教授、朱心红教授、耿鑫教授、徐格林教授、赵春杰教授和左志义教授先后做“用新的基因编码荧光传感器探测神经调节”、“门控慢性痛发生的脊髓-延髓-脊髓新环路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神经保护作用:神经变性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急性卒中介入治疗的真实世界”、“Fog 1敲除损害SST+中间神经元后导致社会和认知行为缺陷”和“增强环境与术后的认知功能损害”报告。对新的荧光传感器、脊髓-延髓-脊髓新环路、星形胶质细胞与抑郁、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急性卒中介入治疗、Fog 1基因敲除,以及环境与认知损害等课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和演绎;这些基础与临床热门话题引发了与会人员极大兴趣,讨论热烈,高潮不断。



闭幕式上,杨建军教授做总结:本次论坛群英荟萃,众多海内外专家的精彩报告涉及面广,包括神经科学和麻醉学研究、临床路径很多领域重要进展。本次论坛给神经科学和麻醉学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将有力促进我国神经科学和麻醉学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促进神经科学和麻醉学科交叉结合、快速发展!参会人员积极踊跃,会议非常成功!


本次论坛圆满结束,让我们满怀希望,共同期待和见证神经科学与麻醉学科发展的美好明天!